转氨酶升高=肝功能受损?关于肝功能,赶快进来了解一下

发布日期:2020-08-12 访问量:0

什么是转氨酶?
   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。普遍存在于心肌、脑、肝、肾等动物组织。种类很多,其中以谷丙转氨酶(ALT)和谷草转氨酶(AST)最为重要。

ALT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,AST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。

AST以心脏中活力最大,其次为肝脏;ALT则以肝脏中活力最大,当肝脏细胞损伤时,ALT 释放到血液内,于是血液内酶活力明显地增加。

在临床上测定血液中转氨酶活力可作为诊断的指标。如测定ALT活力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,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LT活力可明显地高于正常人;而测定AST活力则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,心肌梗塞时血清中AST活性显示上升。

转氨酶升高不一定代表肝脏受到损害!

当肝细胞发生炎症、坏死、中毒等,造成肝细胞受损时,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,使血清转氨酶升高。通常,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ALT和AST ,其中尤以ALT最为常用。

1%的肝脏细胞损害,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。

因此,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。

转氨酶高不一定都是肝炎。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。除了肝炎,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。

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7种!
  脏本身的疾患:特别是各型病毒型肝炎、肝硬变、肝脓肿、肝结核、肝癌、脂肪肝、肝豆状核变性等,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。

其他脏器的疾患:除肝脏外,体内其他脏器组织也都含有此酶。因此当患有心肌炎、肾盂肾炎、大叶性肺炎、肺结核、乙型脑炎、多发性肌炎、急性败血症、肠伤寒、流脑、疟疾、胆囊炎、钩端螺旋体病、流感、麻疹、血吸虫病、挤压综合征等疾病时,亦均可见血中转氨酶升高。

胆管胰腺疾病:因为转氨酶是从胆管排泄的,因此如果有胆管、胆囊及胰腺疾患,胆管阻塞,也可使转氨酶升高。

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害:药物过敏可引起转氨酶升高,并常伴有淤胆型黄疸和肝细胞损伤。生病时吃了会损伤肝脏的药物,例如红霉素、四环素、安眠药、解热镇痛药、避孕药,还有半夏、槟榔、青黛等中药。在停用这些药物后,转氨酶水平会很快恢复正常。

妊娠期:正常妊娠、妊娠中毒症、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。

不良生活习惯: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,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,造成转氨酶升高。

其它情况:健康人的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。剧烈运动、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物,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偏高。如果在检查转氨酶前一晚加班工作,没睡好觉,或是体检前早餐时吃了油炸的东西,检查结果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。一个人刚刚在操场上跑了几圈,就立刻检查他的转氨酶水平,结果也可能会高出正常范围。

肝功能检查指标

■ ALT、AST:

说到肝功能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查转氨酶。转氨酶是肝脏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“催化剂”,肝细胞是它的主要存在地。但它的种类很多,最为重要的是ALT和AST。

ALT:

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,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,其正常参考值为0~40u/L。

当病毒感染、药物中毒等引起肝细胞发炎时,ALT就会大量释放入血液,造成血清中ALT升高。换句话说,只要肝细胞有炎症,这个指标就会升高。

但ALT升高,不一定患有肝炎,因为剧烈运动、过量饮酒、感冒、口服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ALT升高,还需根据患者症状,进行病原学诊断等判断。

AST:

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的线粒体上,其正常参考值为0~40u/L。当肝细胞坏死、线粒体受损时,它就会释放出来,引起血清中AST升高。

目前,ALT和AST是最常用的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指标,一旦肝细胞受损,它们的数值就会升高,且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一致。

临床上也常用AST与ALT的比值来判断肝脏受损情况,如:轻度肝炎患者,AST/ALT常<1;中重度肝炎患者或肝功能衰竭患者,其比值常≥1;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,其比值往往>1,甚至>20。此外,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ST活性通常也高于ALT。

■ 碱性磷酸酶(ALP或AKP)

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与人体肝脏、骨骼、肠、肾等各个组织,是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组酶。

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肝脏、骨骼和肠道,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后再经胆道系统排泄,其正常参考值为女性50~135u/L;男性45~125u/L。如果数值明显升高,常说明胆道排泄受阻,可能存在淤胆型肝炎、肝外胆道梗阻、原发或继发性肝癌等。

生长发育期的孩子碱性磷酸酶也可能偏高,这通常与骨骼发育有关,一般不必担心。

■ 谷氨酰转肽酶(GGT)

GGT又叫γ-GGT,在体内分布广泛,肾脏中最多,其次为胰脏和肝脏。但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脏,其正常参考值为0~40u/L。如果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,血清中GGT的数值就会升高。

如:急性肝炎、脂肪肝、酒精肝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,都可见GGT升高;慢性肝炎、肝硬化患者若出现GGT持续升高,往往提示病情恶化。

■ 胆红素

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、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。间接胆红素是由死亡的红细胞转变而成,其经肝脏转化后再变成直接胆红素,并随胆汁排入胆道,最后随大便排出体外。而总胆红素即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。

临床上,医生通常要结合三者的数值进行判断,如:

◎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,直接胆红素正常或略偏高,可能预示红细胞破坏过多,如患有溶血性黄疸等;
◎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,可能预示胆道阻塞,胆红素排出受阻,如患有胆结石、肿瘤或急性肝炎发作等;
◎ 若三者同时升高,可能预示肝细胞坏死,胆红素代谢受阻,多见于急性肝损伤。

■ 总蛋白、白蛋白、球蛋白

总蛋白即血清总蛋白,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和,其正常参考值为60~80g/L。白蛋白只能在肝脏合成,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,正常参考值为35~51g/L;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,可反映机体免疫情况,正参考值为20-30g/L。
若白蛋白降低、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降低,常提示肝脏合成能力减弱,可能有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等情况,且降低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关。

若球蛋白过高,常提示免疫系统亢进;反之,则常说明免疫力低下。

■ 胆碱酯酶

临床中,测定胆碱酯酶通常用于判断肝实质细胞的受损程度及肝病的预后,其正常参考值为30~310u/L。

慢性肝病患者的胆碱酯酶数值偏低,而脂肪肝患者的胆碱酯酶数值往往偏高。不过胆碱酯酶的数值变化也可能与肥胖、糖尿病、肾脏疾病、肿瘤等相关,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